科普常识
消防安全知识
来源:高剑 发布时间:2024-10-25 15:06:50 浏览次数:0
消防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类经济活动的频繁,火灾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强化消防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技能,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而言都至关重要。我们从消防法概述、消防安全法规要求、火灾预防与应对、灭火方法与设备使用、以及火场逃生与救援等多个方面,全面解析消防安全的相关知识。
消防法概述通过和施行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1998年4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自同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后,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该法经历了多次修订,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目的与方针消防法的根本目的是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的危害,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公共财产以及私人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核心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强调在加强火灾预防的同时,也要提高火灾扑救的能力,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共同推进防火安全工作。
消防安全法规要求火灾预防的基本概念火灾预防是消防工作的首要任务,它要求人们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识别潜在的火灾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燃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定的温度(即着火点)、助燃物(通常是氧或氧化剂)、以及可燃物质。控制这些因素,就能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
灭火的基本方法隔离法:通过隔离或移开可燃物质,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冷却法:利用水或其他冷却剂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从而熄灭火焰。
窒息法:通过覆盖、封闭等方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域,使燃烧因缺氧而熄灭。
化学抑制法:使用化学灭火剂参与燃烧的化学反应,中断燃烧链反应,使燃烧停止。
火灾种类与应对措施了解不同类型的火灾及其特点,对于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和设备至关重要。常见的火灾类型包括:
电气火灾:由电器设备故障、线路老化等引起,应首先切断电源,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
普通火灾:涉及木材、纸张、布料等固体物质,可选用水基型、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油类火灾:由引火性液体及固体油脂引起,应使用泡沫、干粉或沙土覆盖灭火。
气体火灾:气体泄漏导致的燃烧或爆炸,需迅速关闭气源,使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金属火灾:如钾、钠等活泼金属,需用专用金属火灾灭火器。
动植物油脂火灾:厨房常见,使用湿布覆盖或专用灭火器。
灭火剂与消防设备水基型灭火器:适用于A类(固体物质)火灾,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A、B(液体)、C(气体)类火灾,不导电,不留痕迹。
干粉灭火器:广泛应用于A、B、C类火灾,灭火效率高。
1211灭火器:适用于多种火灾类型,包括带电设备火灾,但因其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现已逐渐被替代。
消防栓与水带的使用方法使用消防栓时,需先击碎玻璃取出水带,一端连接水枪,另一端连接消防栓,然后对准卡口顺时针旋转45度开启水源,即可进行灭火。
消防安全要求制度建设与责任落实单位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实行防火责任制。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教育培训与演练加强对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
设施配置与维护按照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并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验、维修,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疏散通道与安全出口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无阻,不得堆放杂物或锁闭。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引导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禁止违规行为严禁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明火,禁止违规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减少火灾风险。
火灾预防与应对初期火灾扑救火灾初起时,是扑救的最佳时机。应立即使用灭火器或其他简易工具进行扑救,同时报警,以便专业消防队伍迅速介入。
报警注意事项报警时应保持冷静,准确无误地报告起火单位的全称、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以及报警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若有可能,还应派人到路口迎接消防车,为消防队伍快速到达火场提供便利。
现场处理方法火灾现场,除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外,还需根据火势发展情况,适时组织人员疏散,特别是要确保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安全。同时,关闭火源附近的燃气、电源,防止火势蔓延。若火势已无法控制,应立即撤离,切勿贪恋财物,以免错失逃生良机。
救火常识与火场逃生术扑救室内火灾扑救室内火灾时,切勿急于打开门窗,以免空气流通加速火势蔓延。应先利用室内现有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同时拨打报警电话。
避免人多手脚乱火场上,应保持冷静,统一指挥,避免因人多而造成混乱,影响灭火和疏散效率。
身上着火处理若身上着火,切勿奔跑,以免风助火势。应迅速卧倒打滚,用身体压灭火焰,或跳入水中,但需注意水质和深度,以防溺水。
火场上防爆在扑救火灾时,应查明现场有无爆炸危险,如易燃易爆物品、压力容器等,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火场人员抢救火场救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缓和救人术、转移救人术、架梯救人术、绳管救人术等多种方法,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
火场逃生术熟悉环境:平时应多留意所在建筑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位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保持冷静:火灾发生时,切勿惊慌失措,应保持冷静,判断火势,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
毛巾妙用:若火场烟雾较大,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气体的吸入。
明辨方向:逃生时,应沿疏散指示标志指示的方向,向安全出口或室外空旷地带撤离。
烟雾场所:在烟雾弥漫的场所,应尽量低姿势前进,如匍匐前进,以减少烟雾的吸入。
结绳自救:若被困于高楼,可利用绳索、床单等物品,自制简易救生绳,从窗口或阳台缓降逃生。
堵塞门户:若火势已蔓延至门外,可用湿棉被、湿毛毯等物堵塞门缝,延缓火势侵入,为逃生或等待救援争取时间。
身居高楼:高楼居民在火灾发生时,应沿楼梯向下逃生,切勿乘坐电梯,以免因电梯故障而被困。
借助器材:在火场逃生时,可利用身边的灭火器材、防烟面具等,提高逃生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走投无路:若逃生路线被火势封锁,可暂时躲进卫生间、厨房等相对安全的空间,关闭门窗,用湿毛巾堵塞门缝,等待救援。
利用阳台:若所在房间有阳台,可通过阳台转移到相邻房间或楼层逃生,但需注意安全,避免坠落。
软物救命: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软物,如床垫、枕头等,作为缓冲物,从低楼层跳下逃生,但需注意高度和下方环境,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杆棒跳楼:在极端情况下,可利用长杆、木棍等物品,作为临时救生工具,从窗户或阳台缓缓滑下逃生,但此方法风险较高,需谨慎使用。
既已逃生:逃生后,切勿返回火场,以免因火势复燃或爆炸而再次陷入危险。
敲盆晃物:若被困于火场,可通过敲打盆、碗等物品,或挥舞衣物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
袋形走廊:避免误入袋形走廊(即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走廊),以免因火势封锁出口而被困。
善用通道:逃生时,应优先选择疏散通道、楼梯等安全出口,切勿盲目使用电梯。
通道畅通:在逃生过程中,应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无阻,不得堆放杂物或阻碍他人逃生。
消防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以及不断完善消防设施建设和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